C语言实现选择排序及一维数组应用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8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912KB PPT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C语言程序,用于实现选择排序算法,针对一个包含10个整数的一维数组进行排序。选择排序的基本原理是每一轮找出未排序部分中的最小元素,然后将其放置在已排序部分的末尾。程序首先通过`#define N 10`定义数组长度,接着通过`main()`函数的代码结构实现输入、排序和输出功能。 在`main()`函数中,首先通过`for`循环获取用户输入的10个整数,并存储在数组`a[]`中。接下来,外层`for`循环控制排序的轮数,即对数组进行N-1次迭代,每次内层循环`for`(`j=i+1; j<N; j++`)用于遍历剩余未排序的元素。通过嵌套的`if`条件判断,当找到比当前已排序元素更小的数值时,通过临时变量`t`实现两数的交换,确保数组元素按照升序排列。 在排序完成后,最后再次使用`for`循环输出排序后的数组内容,每个元素之间用空格分隔。这份程序展示了C语言中数组的基础操作,包括数组的定义(`inta[N]`)、元素的引用(`a[i]`),以及数组排序算法的应用。 此外,该程序还提到了C语言中数组的一般概念,比如数组是一维或二维的有序数据集合,每个元素具有相同的数据类型,通过下标进行唯一标识。一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遵循先定义后使用的规则,数组长度通常需要明确指定,不能动态改变。程序还强调了数组元素的引用方式,即通过数组名和下标来访问特定位置的元素,同时说明了下标从0开始,最大值为数组长度减1。 最后,资源中提到数组元素如果没有初始值,编译器可能会出错,因此在声明数组时通常会提供初值,如在声明`inta[4]`时就进行了初始化。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C语言中数组的初始化机制和编程实践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