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帧结构解析:从EthernetII到IEEE802.3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2 收藏 46KB DOC 举报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技术,由DEC、Intel和Xerox公司在1982年联合制定标准,其媒体接入方式是CSMA/CD。IEEE802.3标准定义了以太网帧格式,与以太网标准略有不同,但都包含在802.2 LLC标准的通用部分。在TCP/IP中,以太网IP数据报文的封装有两种主要格式:RFC894(EthernetII或Ethernet DIX)和RFC1042(IEEE802.3)。主机应能处理两种格式的接收,并且默认发送RFC894格式。"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LAN)通信协议,最初由DEC、Intel和Xerox共同开发,并在1982年成为标准。它是TCP/IP协议栈中最常用的物理层技术,基于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机制,允许多台设备共享同一通信介质。随着技术的发展,IEEE802委员会制定了系列标准,其中802.3专门针对以太网的CSMA/CD网络,而802.4和802.5则分别用于令牌总线和令牌环网络。 在以太网的数据传输中,帧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基本单位。有两种主要的帧格式:EthernetII(根据RFC894定义)和IEEE802.3(根据RFC1042定义)。尽管两者在应用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遵循802.2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以确保不同网络技术间的互操作性。 EthernetII帧结构如下: 1. **前导序列**(Preamble):8字节,用于同步接收端的时钟,通常包含7个字节的10101010…序列和一个起始帧分界符(SFD)字节。 2. **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6字节,标识帧的接收方,可以是单播、多播或广播地址。 3. **源地址**(Source Address):6字节,标识帧的发送方。 4. **类型/长度**(Type/Length):2字节,用于区分上层协议,如IPv4、IPv6或ARP等。若值小于0x0600,表示该字段为长度,否则为类型。 5. **数据**(Payload):46到1500字节,实际传输的数据,如IP数据包。 6. **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 FCS):4字节,使用CRC算法计算,用于检测帧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现错误。 相比之下,IEEE802.3帧结构与EthernetII类似,但有以下几点差异: - IEEE802.3帧有一个额外的前导字段,称为“前导码”(Preamble),用于同步,通常包含56位的10101010…序列。 - IEEE802.3帧的类型/长度字段被扩展为3字节,用于区分LLC服务访问点(SAP)和类型。 - IEEE802.3帧的最小数据长度为46字节,最大为1518字节,包括额外的最小填充以满足最小帧大小要求。 在TCP/IP环境中,主机必须能够处理两种帧格式的接收,而发送时,默认使用EthernetII(RFC894)格式,除非配置为使用RFC1042(IEEE802.3)格式。这种灵活性确保了网络设备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