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希尔排序算法解析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18 收藏 879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c代码-希尔排序" 希尔排序是一种基于插入排序算法的排序方法,由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希尔(Donald Shell)在1959年提出。它通过将原始数据分成若干个子序列,分别进行插入排序,使得原始数据序列中相隔较远的元素可以先进行排序,从而减少了数据移动的次数,提高了整体排序效率。 希尔排序的基本思想是:先将整个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分割成为若干子序列,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记录“基本有序”时,再对全体记录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希尔排序的执行步骤如下: 1. 选择一个增量序列 t1,t2,…,tk,其中 ti > tj,tk = 1; 2. 按增量序列个数 k,对序列进行 k 趟排序; 3. 每趟排序,根据对应的增量 ti,将待排序列分割成若干长度为 m 的子序列,分别对各子表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仅增量因子为 1 时,整个序列作为一个表来处理,表长度即为整个序列的长度。 希尔排序的关键在于间隔序列(gap sequence)的选择,因为这将直接影响算法的性能。一个好的增量序列可以减小数据项的移动次数,从而加快排序速度。常见的增量序列有:Shell的原始序列(N/2, N/4, ..., 1),Hibbard增量序列(1, 3, 7, ..., 2^k-1),Sedgewick增量序列(1, 8, 7, 2, 1)等。 希尔排序的C语言实现关键点: - 定义增量序列 - 使用双层循环进行排序,外层循环控制增量的变化,内层循环负责对每个子序列进行插入排序。 - 在内层循环中,需要比较和交换元素,直到整个子序列有序。 - 当增量减少到1时,就完成了整个序列的排序。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希尔排序的C代码示例(main.c): ```c #include <stdio.h> void shellSort(int arr[], int n) { int gap, i, j, temp; for (gap = n / 2; gap > 0; gap /= 2) { for (i = gap; i < n; i++) { temp = arr[i]; for (j = i; j >= gap && arr[j - gap] > temp; j -= gap) { arr[j] = arr[j - gap]; } arr[j] = temp; } } } void printArray(int arr[], int size) { for (int i = 0; i < size; i++) { printf("%d ", arr[i]); } printf("\n"); } int main() { int arr[] = { 12, 34, 54, 2, 3 }; int n = sizeof(arr) / sizeof(arr[0]); shellSort(arr, n); printf("Sorted array: \n"); printArray(arr, n); return 0;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首先定义了`shellSort`函数用于执行希尔排序,然后在`main`函数中对一个整数数组进行排序,并打印排序后的结果。`printArray`函数用于输出数组的内容。 根据给定的文件信息,我们还需要提供一个名为`README.txt`的文件内容,该文件通常用于描述项目的使用方法、作者信息、版权信息等。但因为给出的文件名称列表中没有包含`README.txt`文件的具体内容,我们无法提供关于该文件的具体知识点。如果需要关于`README.txt`文件的撰写指南或者其内容的信息,请提供更详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