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历史上的重大病毒事件:从Morris到Sasser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6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6 收藏 3.12MB PPT 举报
"这篇资源讲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程,从1987年到2003年间的重要事件,包括病毒的出现、影响以及反病毒技术的进步。提到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病毒,如Cascade、Stoned、PingPong、Morris蠕虫、Yankee病毒、Eddie病毒、Frodo病毒和AIDS特洛伊木马。同时,展示了我国计算机用户在2001年至2003年间受到病毒感染的情况,包括感染率、破坏程度和主要传播途径。2004年的十大计算机病毒列表也给出了,包括震荡波、网络天空、网银大盗等蠕虫和木马。" 计算机病毒的发展简史始于早期的DOS环境,其中Cascade、Stoned和PingPong病毒是1987年的代表,这些病毒具备自我加解密能力,标志着病毒技术的进步。1988年的Morris蠕虫事件,是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互联网病毒攻击,导致数千台计算机被感染,引发了对网络安全的关注。随着计算机病毒的威胁日益增加,反病毒技术也开始发展,Doctors Solomon's Anti-Virus Toolkit成为了当时领先的反病毒工具。 进入1989年,病毒家族开始多样化,如Yankee、Eddie和Frodo病毒,其中Frodo病毒是首个全秘密寄生的文件病毒。同年,AIDS特洛伊木马的出现,揭示了病毒可以以伪装形式潜伏并造成严重破坏的可能性。 从2001年至200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计算机用户的病毒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最高达到了85.57%。这些病毒造成的破坏也在增加,其中2003年有64.05%的计算机用户报告了病毒导致的破坏。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网络下载、电子邮件、局域网和物理媒介如光盘或磁盘。清除病毒所需时间在2002年和2003年平均需要数小时。 2004年的十大计算机病毒中,蠕虫和木马占据了主导地位,例如震荡波、网络天空和网银大盗,这些病毒主要针对Windows操作系统,表明病毒攻击正朝着更针对性和破坏性更强的方向发展。 总结这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之间的斗争是不断升级的。随着技术的进步,病毒的复杂性和危害性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保持系统的安全更新和使用有效的防病毒软件至关重要。同时,用户需要提高安全意识,避免通过不安全的途径下载文件或打开可疑邮件,以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