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深入解析:从ER模型到关系模式

需积分: 9 5 下载量 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31 收藏 6.75MB PPT 举报
"数据库课程讲义详细版" 这篇讲义主要涵盖了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概念数据库设计、逻辑数据库设计以及物理数据库设计。以下是详细的知识点解析: 1. 数据库设计过程: - 需求分析:这是设计的第一步,旨在明确系统需要存储哪些数据,要实现哪些应用功能,以及常用操作和对象是什么。 - 概念数据库设计:基于需求分析,对数据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描述,通常使用E-R模型或其他概念模型。 - 逻辑数据库设计:将概念模型转化为特定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模式数据,如关系模式。 - 物理数据库设计:考虑数据的实际存储结构和访问效率,包括索引、分区等优化策略。 2. 基本概念: - E-R模型:实体-关系模型,由P.P.S. Chen在1976年提出,用于描述概念模型,由实体、联系和属性构成。 -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的独立事物,可以是人、物或事件。 - 属性(Attribute):描述实体特征的元素,如学生的学号、姓名等。 - 域(Domain):属性可能取值的范围。 - 实体型(EntityType):实体名和属性集合的组合,例如,"学生"实体型包括学号、姓名等属性。 - 实体集(EntitySet):具有相同性质的实体集合,如全体学生。 - 联系(Relationship):实体之间的关联,可以有属性,如选课关系有成绩属性。 - 元(Degree):联系涉及的实体集数量,如二元联系或三元联系。 3. 关键概念: - 超码(Superkey):能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超码的任意超集仍然是超码。 - 候选码(Candidate Key):超码的最小不可分割部分,不能有重复值,是候选码的必要条件。 - 主码(Primary Key):从所有候选码中选择一个作为实体的唯一标识,任何两个实体在主码上的值不能相同。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对于理解和设计数据库至关重要。通过理解这些概念,可以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从而支持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