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边缘计算安全技术:威胁与进展

4 下载量 5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5 收藏 1.54MB PDF 举报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海量的移动终端设备参与到各种服务计算中,这使得传统的云计算模型面临着数据处理速度无法跟上需求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应运而生,它将计算、存储和数据处理能力推向离用户更近的地方,例如传感器节点和设备本身,从而降低延迟并保障实时性。 边缘计算的核心概念是通过在网络边缘部署智能资源来处理数据,而不是将所有数据传输到远程的云端进行处理。这种模型的优势在于减少了数据传输量,提高了安全性,因为敏感信息无需经过广域网传输。文章首先介绍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以及物联网环境中针对边缘设备设计的参考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边缘设备通常负责本地数据处理,而核心网则负责协调和监控。 在边缘设备的安全方面,文章指出了它们所面临的威胁,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泄露、恶意软件攻击和身份盗用等。对于边缘设备间的通信,由于对效率和实时性的要求,传统的对称密码技术(如AES)可能不适合,因为它们加密和解密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大规模的设备间交互。相反,基于身份标识的密码技术,如公钥基础设施(PKI)或身份验证协议,更适合边缘设备之间的通信,能够提供更为安全的身份验证和数据交换。 对于边缘设备与基站的通信,基于配对的密码技术,如椭圆曲线密码学(ECC),由于其高效性和安全性,可能更适用于此类场景。这些技术能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中间人攻击。 文章还探讨了后量子密码技术在边缘计算环境中的应用潜力。后量子密码学是一种抵御量子计算机攻击的新型密码学方法,由于其对传统公钥算法的量子安全特性,它为边缘计算中的数据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然而,后量子密码技术的实现可能存在复杂性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因此需要权衡性能和实际部署可行性。 最后,作者提出边缘计算安全技术研究的几个建议,包括优化密码算法以适应边缘设备的资源限制、设计可扩展的认证框架、加强边缘设备的安全管理,以及开发适用于不同通信场景的定制化安全策略。整体来看,边缘计算安全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保障物联网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隐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