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通信:OSI模型详解与网络层次结构

需积分: 11 2 下载量 9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3.13MB PPT 举报
"对等通信是网络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阐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层次结构。在理解网络时,首先需要掌握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一种通用网络体系结构,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七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每一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协议,例如,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间的通信,而物理层则负责比特流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 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功能。通过这些功能,网络中的各个节点(如Host A和Host B)能够发送和接收数据,实现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同时支持多个节点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可以追溯到1954年的第一代,历经ARPA网、OSI模型和互联网的诞生,见证了网络从单一主机为中心向多处理中心、体系结构标准化和信息高速公路的演进。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分类,主要有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城域网(MAN)。局域网,如使用IEEE 802标准的本地网络,特点是覆盖范围短、传输速率高。城域网则连接多个局域网,常见于校园或城市区域,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广域网如公用网和专用网,跨越更大地理范围,通常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包括卫星通信和无线网络,如电信部门提供的连接。 网络的物理布局也有多种,如星形、总线形拓扑结构。星形拓扑便于站点增删,但可能导致性能瓶颈;总线形拓扑简单且易于检测故障,但对中央节点依赖较大,成本较高。 从分类角度看,计算机网络还可以根据用途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以及依据传输介质区分有线网和无线网,如手机上网和卫星网络。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分类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架构和优化网络设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