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系统分析:对象类操作与命名规范

需积分: 24 16 下载量 1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26MB PPT 举报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对象类的操作命名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操作命名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通常,操作的命名建议使用动词或者动词加名词的动宾结构,这样的命名方式能够直观地反映出该操作的功能和作用。例如,如果一个对象有“保存”功能,操作名可以命名为“save”或“保存数据”。 面向对象方法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将复杂的问题空间自然地划分为一系列的对象,每个对象代表问题域内的一个实体或概念。这种分割方式使得系统模型更加贴近实际,减少了不同开发阶段之间的语义误解。系统的开发流程实际上是对这些对象模型的逐步细化和完善。 在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过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对象、类与实例、继承性、封装性和多态性。对象是核心,它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包含了数据(属性)和对这些数据进行操作的行为。对象的实质是一个具有结构特征(数据)和行为特征的实体,其状态只能由自身的行为改变,体现了信息隐藏的原则。对象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一个对象触发另一个对象执行特定操作,这是对象交互的基础。 对象具有以下关键特征: 1. 唯一标识:每个对象都有一个独特的标识符,用于区分其他对象。 2. 状态:由一组数据(属性)描述,反映对象在某一时刻的情况。 3. 操作:定义了对象的行为,决定了对象如何响应外部请求。 4. 状态改变:仅能通过对象自身的操作来改变其状态,保证了对象的完整性。 5. 通信:对象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交互,一个对象发送消息给另一个对象以请求执行特定操作。 6. 属性关系:一个对象的状态可能由其他对象的状态构成,这些构成状态的其他对象被视为属性。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如统一建模语言(UML)提供了工具和技术,帮助开发者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有效地描述和可视化这些概念。这种方法论有助于创建更加灵活、可维护和可扩展的软件系统,因此在现代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