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BA架构详解:构建异构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关键

需积分: 33 7 下载量 9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2.39MB PPT 举报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CORBA)是一种全面的分布式计算解决方案,旨在促进异构系统间的透明通信。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种通用的机制,使得在不同平台和编程语言环境下,分布式对象能够无缝协作。以下是CORBA架构设计的关键知识点: 1. **架构定义**: - 软件架构被定义为系统的基础组织结构,它由组件、组件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组成。不同机构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 学术界定义强调了组件、关系和设计原则的重要性,如IEEE 610.12-1990标准。 - SEI(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研究所)定义则更侧重于计算组件(如模块、子系统和类)及其交互。 - Garlan和Shaw的观点强调组件、连接件(如过程调用、管道)和约束在架构中的作用。 - Perry和Wolf定义了处理元素、数据元素和连接元素作为架构的三大要素。 - Barry Boehm提出了组件、连接件、约束、需求和原理的集合概念。 2. **架构风格与视图**: - 软件架构可以采用不同的风格,如分层架构、模块化架构或事件驱动架构,每种风格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设计原则。 - 架构视图是观察和理解系统不同方面的角度,如逻辑视图(关注功能)、物理视图(关注实现)和部署视图(关注部署环境)。 3. **架构开发模式**: - 有效的架构设计通常遵循一套开发模式,例如迭代式开发、面向服务架构(SOA)设计,或者是基于模式的方法论,如开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4. **设计方法**: -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论包括分析、设计、抽象和模式选择等步骤。例如,首先需要识别关键业务流程和参与者,然后确定组件划分,接着定义接口和服务,并考虑如何在不同组件间传递消息或数据。 5. **分布式对象通信**: - CORBA的核心在于通过对象请求代理(ORB)提供跨语言和平台的分布式对象通信。ORB充当了分布式环境中的协调者,确保了对象间的同步通信和标准的接口调用,支持对象的互操作性。 6. **软总线机制**: - CORBA的软总线允许各种语言开发的符合规范的对象集成到同一个系统中,简化了集成复杂系统的复杂性。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CORBA)在软件架构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提供了一套标准框架,使得分布式环境下的异构系统能够高效、可靠地交互。理解并运用这些概念对于构建可扩展、易维护和高性能的分布式应用程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