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采煤沉陷区土壤汞污染时空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0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436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淮南采煤沉陷区土壤中的汞的时空分布特性。淮南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煤炭产区,采煤活动导致地面沉陷,这可能对土壤环境带来显著影响。研究者选取淮南采煤沉陷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土壤样品测试,着重分析了汞含量的变化以及其与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关系。 首先,研究发现沉陷区土壤与未受沉陷影响的区域相比,其有机质含量显著下降,其中最大降幅达到了46%,这表明开采活动对土壤结构产生了破坏,可能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土壤有机质的减少可能影响土壤的吸附和生物降解汞的能力,从而影响汞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 其次,研究显示采煤沉陷区土壤中的汞含量范围在0.013~0.050毫克/千克,平均值为0.027毫克/千克。值得注意的是,高达69.7%的采样点的汞含量超过了淮南市的土壤背景值,这表明开采活动可能导致汞的累积,对当地环境构成潜在风险。特别是随着沉陷时间的增加,土壤中的汞含量呈现明显的富集趋势,这可能意味着开采活动的影响持续存在且可能会加剧。 在作物类型上,研究发现水稻土壤对汞的富集能力最强,超过玉米和大豆土壤,这可能与水稻生长过程中对土壤元素的吸收特性有关。这提示在农业生产中,沉陷区种植水稻可能面临更高的汞暴露风险。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汞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即从表层到深层,汞含量逐渐降低。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汞在土壤中的迁移路径以及制定土壤修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汞含量与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酸性土壤和高有机质条件有利于汞的积累。这些关联对于理解汞在沉陷区土壤中的行为模式以及预测其环境风险具有科学价值。 总结来说,本研究深入剖析了淮南采煤沉陷区土壤中汞的时空分布特点,为评估环境影响、制定污染控制措施和进行土壤修复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改良土壤管理或采用环保技术来减轻汞的环境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