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差错控制理论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6-27
收藏 835KB PPT 举报
"第六章-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是一个关于信息通信技术的课程内容,主要探讨了在通信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章内容包括差错控制基本理论、流量控制基本理论、信道共享技术以及蓝牙通信传输的特定案例。
在通信系统中,有效性和可靠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有效性关注的是如何高效地利用信道资源,以最快的速度传输最多的数据;而可靠性则关乎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即使在存在噪声和干扰的环境中,也要确保数据能被正确接收。
由于现实世界中的通信信道并非理想,存在加性噪声、信噪比不佳等问题,导致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比特误码,因此需要差错控制来提高可靠性。差错控制有三种主要方式:检错重发(ARQ)、前向纠错(FEC)和混合纠错(HEC)。检错重发系统依赖于反馈信道,当接收端检测到错误时,会请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前向纠错则在发送端就进行编码,使得接收端可以直接纠正错误,无需反馈信道,适用于单向通信。混合纠错结合了两者的优势,既能纠错也能检错。
差错控制编码是实现可靠传输的关键技术,根据其功能和结构,可以分为检错码、纠错码和纠删码。检错码能检测错误但不能纠正,纠错码可以纠正错误,而纠删码则能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删除不可修复的错误码元。编码类型又可以分为线性码(如CRC码)和非线性码,以及分组码(如汉明码)和卷积码(常用于连续数据流的编码)。
在差错控制编码中,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之间的校验关系是核心。通过添加监督码元,创建一种校验模式,当传输错误发生时,可以通过校验关系的改变来检测和(或)纠正错误。这种方法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使得信息在复杂信道环境下仍能被可靠地传递。
总结来说,这一章深入讲解了通信传输中如何通过差错控制和流量管理策略来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同时提到了不同的编码技术和理论,这些都是构建高效、稳定通信网络的基础。对于理解和应用现代通信技术,这些知识至关重要。
114 浏览量
2021-09-23 上传
2021-09-21 上传
2022-06-26 上传
2021-10-08 上传
2022-06-26 上传

yyyyyyhhh222
- 粉丝: 470

最新资源
- C语言冒泡排序示例:10个地区面积排序
- Spring MVC个人博客系统设计实现及源码参考
- 西电通工考研复试必备资料汇总
- 报修管理系统:在线维护与故障处理
- Asn1语法分析工具在编解码中的专利应用
- 提升个人博客SEO排名的十个实用技巧
- TheHive:全面的安全事件响应开源平台
- C语言判断整数差值示例程序
- 用Word尾注和自动编号简化文献引用流程
- 简易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与需求分析
- GraphQL Faker:无需编码的API模拟与数据扩展解决方案
- 掌握Proteus与8051单片机的实践教程
- 微机原理课件:数字信号传输与微型计算机应用
- 掌握JavaScript dateFormat函数的最佳实践
- 旋转LED字模与上位机软件套件
- 100个精选CSS模板:美化你的网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