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丛林:流派、观点与演变历程

需积分: 30 1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3.12MB PPT 举报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组织行为学展开,涉及多个学派和其代表观点。首先,管理过程或管理程序学派,由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共同提出的《管理学》,强调管理的一般职能,如计划、组织和控制,主张通过对这些职能的分析得出管理原则,以提升组织效率。该学派关注的是通过职能划分来系统化研究管理,使得新的管理概念和技术融入到计划、组织和控制之中。 经验学派或经理学派,如戴尔的《伟大的组织者》和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他们认为管理者的亲身经历和成功案例是理论构建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具体情境中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提炼出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和体系,旨在通过实践经验来指导管理实践。 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8-19世纪的孕育产生阶段,标志着早期管理实践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古典理论阶段,以泰勒的科学管理为代表,注重效率提升和标准化;20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的现代理论阶段,涵盖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兴起,如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和赫兹伯格的激励理论;最后,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后现代理论阶段,强调适应性和灵活性,包括知识管理和战略管理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以《孙子兵法》为代表,探讨了如何运用策略和资源配置进行“兵战”或“商战”,体现了早期组织目标导向和资源调配的重要性。此外,像长城这样的大型工程,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在组织协调和管理上的成就,也反映了当时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有效管理。 古巴比伦的《石柱法》则是最早的法律制度之一,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管理内容,从司法到经济,再到社会关系,都体现了早期社会对秩序和规则的管理需求。古希腊学者瑟诺芬关于分工劳动的思想则揭示了管理分工和协作的理论基础。 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管理职能的系统分析,又有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挖掘,同时包含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智慧,展现了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