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移动恶意代码黑产全解析:攻击方式与行为总结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5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7 收藏 6.05MB PDF 举报
《揭秘移动恶意代码黑色产业链》是一份由安天实验室于2014年发布的研究报告,详细探讨了自2010年至2014年间移动恶意代码的发展趋势和主要威胁。该报告重点关注了移动安全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特别是针对Android系统的恶意活动。 在过去的几年里,移动恶意代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扣费与金融攻击**: - 国内外都存在SP扣费行为,国外还涉及到攻击网银和钓鱼攻击,如ZbotSpitmo、SmsZombie等,国内则有恶意推广和短信欺诈。 - 针对网银的安全威胁,恶意代码如Stealer可以实现手机完全攻击,诱导用户上传银行密码和短信内容,进行信息窃取。 2. **欺诈与诱骗**: - 恶意代码如Trojan/Android.Faketaobao.a通过伪装成淘宝客户端窃取账户密码,而Trojan/Android.Luckycat.b则通过监听并替换招行手机客户端的登录界面进行欺诈。 - 攻击者利用虚假登录界面(如Faketaobao、Kaka、Tramp和remotS)诱骗用户输入敏感信息。 3. **恶意推广与广告**: - 报告中提到的MMarket可能是与恶意应用分发相关的,Counterclank、KungFu等可能是特定的恶意软件家族,它们通过虚假推送或欺骗安装达到推广目的。 4. **远程控制与隐私侵犯**: - GingerMaster、Geinimi等恶意代码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可以通过远控指令执行操作,而Stealer和Xwodi则涉及隐私窃取,包括上传用户隐私数据。 5. **短信拦截与防护**: - SmsZombie和Fakeguard等恶意代码会拦截短信,可能导致用户的短信信息被盗用。 6. **恶意行为分类与典型家族**: 报告列举了一系列恶意行为类型,如短信扣费、恶意广告、隐私窃取等,并分析了多个典型的恶意家族,如Zbot、Adrd等。 《揭秘移动恶意代码黑色产业链》揭示了移动设备安全形势的严峻性,强调了攻击者目标明确、手段多样、行为恶劣的特点,同时也提供了对于防范和打击这些威胁的重要参考。报告旨在提高公众对移动安全的认识,促进网络安全领域的对话、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