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定义与开发本质探究-王立福《软件工程》解析

需积分: 31 73 下载量 10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0 收藏 3.53MB PPT 举报
"王立福教授在北大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自考课件中深入讲解了软件质量的定义以及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 在软件工程领域,软件质量的定义至关重要。根据ANSI/IEEE Std 729-1983标准,软件质量是指软件产品满足规定和隐含需求的能力的集合。这意味着软件质量的评估首先基于它是否满足明确的需求,其次还要求符合开发过程中遵循的各种标准,最后,软件必须能够满足那些虽未明确定义但必要的隐含需求。如果这三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未能达到,软件的质量都将受到影响。 王立福教授强调,理解软件开发的本质和基本手段是有效进行软件开发和评估的前提。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是软件开发的核心,它包括了软件的启动、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维护等多个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软件工程生存周期模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活动和顺序,以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求分析是起点,它不仅要明确表述的需求,还需要挖掘并理解隐含需求。系统和产品需求规约在此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它们是确认和测试软件是否符合预期的标准。软件开发方法学的多样性,如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面向数据结构方法等,提供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帮助开发者将问题域映射到不同的抽象层,进行数据抽象和过程抽象。 数据抽象,如在面向对象方法中,通过对象来模型化现实世界中的概念,使得需求分析可以将问题空间的概念转化为解空间的模型化概念。过程抽象则关注将问题空间的处理逻辑转换为解空间的计算逻辑,结构化方法常常用于此过程,以构造清晰的处理流程。 交互图则进一步帮助理解用户与系统间的交互,是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的重要工具,尤其在面向对象方法中,它可以清晰地展现系统功能和用户操作的关系。 软件开发的本质不仅仅是编写代码,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映射问题域,通过抽象和建模将问题转化为计算逻辑,这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并遵循一定的过程成熟度模型,如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有效性和产品的质量。 软件质量的保证依赖于对需求的准确把握、遵循标准的开发流程以及对隐含需求的洞察。软件工程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的核心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化并转化为可执行的计算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