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算机类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105KB PDF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是一篇由邓兴成、姜宝钧、姜慧燕撰写的论文,探讨了非计算机类专业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强调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应用目的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科学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网络体系结构、工作原理等内容,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这门课程已经超越了专业界限,成为许多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 然而,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面临诸多挑战。由于各高校的教学目标、师资力量和实验设施各异,导致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方法、课时安排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无统一标准的课程教学体系使得课程发展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特征。 在教材选择方面,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是《Com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的英文原版或译本,如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和冯博琴等编著的《计算机网络》。这些教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如何根据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和学时设置上,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跨学科性质,教学内容可以多样化。有的学校可能更注重基础概念和原理,有的则可能偏重实际应用和技术更新。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是课程设计的关键。 此外,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还需要关注实验环节,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考试方法也需要创新,不仅要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考察其解决问题和应用技能。 构建和完善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目标定位、学生需求、师资培养和实验条件等因素,形成一套既符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特点,又能满足多元化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也是推动计算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