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PLC):从梯形图到现代工业应用

需积分: 15 2 下载量 14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23.34MB PPT 举报
“梯形图程序-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 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运算系统,用于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任务,并通过数字和模拟输入输出接口来控制各种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这种技术起源于1960年代末,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需求催生,旨在替代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PLC,型号为PDP-14。 PLC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1. 第一代PLC(1969年至70年代初):CPU基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存储器使用磁芯存储器。 2. 第二代PLC(7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引入微处理器作为CPU,存储器使用EPROM。 3. 第三代PLC(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CPU升级为8位和16位微处理器,部分采用多微处理器架构,并使用EPROM、EAROM和CMOS RAM等新型存储器。 4. 第四代PLC(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采用8位、16位微处理器的位片式芯片,处理速度显著提升。 5. 第五代PLC(90年代中期至今):引入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甚至使用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芯片,性能更加强大。 PLC与传统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灵活性。继电接触控制系统需要更改硬件接线来改变控制逻辑,而PLC只需修改编程的逻辑程序即可实现控制顺序的变化。这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性。例如,控制两个电动机的顺序运行,在PLC中只需编写相应的梯形图程序,无需改动硬件线路。 梯形图编程是PLC中最常见的编程语言之一,它模仿了继电器控制系统的逻辑,使得熟悉传统继电器控制的工程师能够快速上手。在梯形图中,逻辑指令以水平线(触点)和垂直线(线圈)的形式表示,左侧是输入,右侧是输出,中间是逻辑运算。 PLC的应用广泛,涵盖各个工业领域,包括制造业、自动化生产线、交通信号控制、楼宇自动化等。主流的PLC制造商有三菱、西门子和欧姆龙等,他们分别推出了不同系列的产品,如三菱的Q系列、FX2N、FX1N和FX1SN系列,西门子的S7-200、S7-300和S7-400系列,以及欧姆龙的C200H、CPM1A和CPM2A系列。 PLC通过其强大的功能、灵活的编程和适应性强的特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PLC将更加智能化、网络化,为工业4.0和智能制造提供更为高效和可靠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