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并发控制:确保正确调度与事务隔离

需积分: 35 3 下载量 12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632KB PPT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并发操作调度的正确性,以及在数据库系统中如何管理和控制并发以确保数据一致性。" 在数据库系统中,尤其是在多事务环境中,如何正确调度并发操作是一个关键问题。并发控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确保事务的隔离性和数据库的一致性,即使在多个事务并行执行的情况下,也能避免数据不一致性。不同的并发执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例如事务串行执行、交叉并发方式和同时并发方式。 1. **串行执行**:这是一种保守的方法,每个时刻只有一个事务运行,虽然能确保数据一致性,但资源利用率低。 2. **交叉并发**:在单处理机系统中,事务操作轮流交叉运行,提高了处理机的利用率,但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 3. **同时并发**: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多个事务可以真正并行运行,最大化利用硬件资源,但也带来更大的并发控制挑战。 并发执行可能引发的问题包括: - **丢失修改**:一个事务的更新被另一个事务的更新覆盖,导致原始事务的修改丢失。 - **不可重复读**:同一事务在不同时间读取同一数据时得到不同结果,因为其他事务在这两次读之间修改了数据。 - **读脏数据**:事务读取到尚未提交的修改,如果这个修改后来被回滚,事务读到的数据就是无效的。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DBMS采用了各种并发控制机制,如封锁协议和两段锁协议。其中,**封锁**是一种常用的机制,通过锁定资源来防止冲突,确保事务按预定顺序执行。封锁协议规定了事务获取和释放锁的规则,以保证可串行性,即任何并发调度的结果都等同于某个串行调度的结果。 **可串行化**是并发控制的一个关键目标,它保证并发执行的事务集合与某个串行执行的事务集合具有相同的效果。为了实现可串行化,DBMS可能采用**两段锁协议**,要求事务在修改数据之前先获取锁,并在事务完成后释放所有锁。这样可以避免死锁和活锁,确保事务的正确调度。 封锁的**粒度**也是影响并发性能的重要因素,粒度越大(如表级锁),锁竞争越激烈,但管理简单;粒度越小(如行级锁),并发度更高,但可能导致更多的锁冲突。 在实际应用中,如Oracle这样的数据库系统,会结合多种并发控制技术,如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允许事务在不锁定资源的情况下读取数据,进一步提高并发性能。 正确调度并发操作需要综合考虑事务隔离级别、并发控制策略、封锁协议和硬件资源等因素,以实现高效且一致的数据库系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