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趾鼠耳蝠mtDNA控制区结构变异系统发育详解

需积分: 6 0 下载量 1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4 收藏 361KB PDF 举报
本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大趾鼠耳蝠 (Myotis macrodactylus) 的mtDNA控制区结构、变异以及系统发育特征。作者刘丰、宋雨等人通过对来自吉林省南部通化地区10只大趾鼠耳蝠个体的mtDNA控制区进行了全序列测序和分析。控制区的长度在1778-2048bp之间显示出一定的变异,其结构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中央保守区(CD)、延伸的终止结合序列区(ETAS)和保守序列区(CSB)。 CD是最保守的区域,核苷酸变异度仅为1.8%,显示出高度的稳定性。而在CSB和ETAS结构域中,变异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达到4.8%和5.5%。研究者在ETAS内发现两个保守结构域ETAS1和ETAS2,而在CD内识别出F、E、D、C、B五个保守结构域。CSB内则有CSB1、CSB2和CSB3三个保守区域。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员还在CSB1和CSB2元件间观察到了短串联重复序列,长度均为6bp,重复次数在36-60次不等;而在ETAS1和ETAS2之间,存在长度为81bp的长串联重复序列,重复次数在6-9次之间。此外,控制区内还发现了可能形成发夹结构的序列TACAT及其反向互补序列ATGTA。 系统发育分析是通过运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进行的,结果表明这10只大趾鼠耳蝠个体在遗传上紧密关联,形成一个进化枝,其间的遗传距离小于1.28%,这支持了它们属于同一地理种群的论断。 mtDNA控制区的这些特性使其成为研究物种演化、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的重要分子标记,尤其因其稳定的母系遗传特征和缺乏修复机制,变异信息能够提供关于物种历史和迁徙历史的珍贵线索。因此,该研究对于理解大趾鼠耳蝠的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