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64解码图像标记与存储策略详解:ITUT标准与比特流一致性

需积分: 15 22 下载量 9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0 收藏 4.39MB PDF 举报
在H.264视频编码标准中,章节C.2.4主要讨论了解码图像的管理和存储策略。解码图像分为两种类型:参考图像和非参考图像。当解码图像作为参考图像时,其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1. 对于补偿参考场对中的第二场,如果它是解码序列中的后续场,那么第一场会保留在DPB(Decode Picture Buffer,解码缓冲区)中,而当前解码图像与第一场共享同一帧缓存,以保持编码效率。否则,当前图像会被存储在空闲的帧缓存中,同时增加DPB的填充度。 2. 非参考图像的处理则是,如果当前图像为第二场且之前有第一场在DPB中,两场将一同存储;若没有,则单独存储并增加填充度。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码流的优化和内存管理,确保在满足比特流一致性的同时,最大化地利用存储资源。 比特流一致性是编码数据的关键要求,它确保编码后的数据符合H.264标准的规定。比特流必须满足语法、语义限制,并遵循HRD(Hierarchical Rate Control,分级速率控制)测试。对于类型I比特流,测试数量基于特定参数,包括CPB(Constant Bit Rate)大小和比特率组合,测试过程遵循特定一致性点。 H.264建议书是基于H.261、H.262和H.263等早期视频编码标准的升级版,旨在提高运动图像压缩性能,以适应不断增长的视频应用需求,如视频会议、数字存储、电视广播、互联网流媒体和通信等。它不仅关注编码效率,还注重兼容性和灵活性,以便在不同网络环境下使用,支持运动图像的计算机数据形式存储和传输,以及在现有或未来的广播信道中分发。 本建议书在2005年3月发布,新增了高级、高级10、高级4:2:2和高级4:4:4等编码模式,显著提升了视频质量和标准的适用范围。阅读完整文档可以获取更多关于编码算法、帧结构、熵编码和编码参数的详细信息,以及如何实现高效的编码和解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