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操作时序详解:总线周期与微处理器发展史

需积分: 3 0 下载量 1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5.83MB PPT 举报
在讨论单片机技术中的8086操作时序时,我们首先了解到该处理器的时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阶段: 1. **总线读周期**:这是CPU从内存或输入/输出(I/O)设备读取数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数据传输是双向的,即数据可以从存储器流向CPU,同时也可以从CPU流向外部设备。CPU通过地址总线(AB)发送地址请求,数据通过数据总线(DB)接收数据。 2. **总线写周期**:相反,CPU在此阶段向内存或I/O设备写入数据。同样涉及到双向数据传输,但方向相反。CPU控制数据的发送,并通过控制总线(CB)发出写命令。 3. **总线空操作**:在某些操作完成后,总线会进入一个短暂的空闲状态,用于CPU内部处理或者设备之间的同步。这个阶段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4. **中断响应周期**:当系统检测到外部事件(如键盘输入或定时器溢出)时,会触发中断。中断响应周期包括保存当前任务状态、处理中断服务程序(ISR)和恢复执行顺序的过程。 5. **总线保持和响应周期**:在处理中断时,可能需要保持总线信号稳定,以便中断处理能顺利完成。这期间CPU可能会暂停其他操作,专注于中断处理。 6. **复位操作**:这是在系统启动或故障恢复时进行的,涉及清零寄存器、初始化硬件和设置基本运行模式的过程。 8086/8088微处理器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摩尔定律的应用,即每18-24个月,处理器的集成度翻番,性能提升一倍。从1971年的4位4004处理器发展到1999年的Pentium Pro系列,处理器在字长、晶体管数量、时钟频率和指令执行速度上都有显著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出现了如MMX、Pentium MMX、PII、PIII和P4等更高级别的处理器,以及Itanium这样的64位架构。 微型计算机由CPU、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包括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I/O接口、以及如8255、8250/8251、8253、8259等特定功能的接口芯片组成。I/O设备如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通过相应的接口与主机连接,形成完整的数据传输路径。 8086操作时序的核心是理解处理器与周边设备之间数据交换的控制机制,以及处理器性能随时间演进的历史。这对于深入研究单片机技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高效系统架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