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3 收藏 1KB TXT 举报
"C语言冒泡排序程序实现及原理讲解"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就如同水中的气泡最终会上升到水面一样。 在给出的C语言代码中,`Bubble_sort` 函数实现了冒泡排序的过程。函数接受一个整型数组 `arr` 和其大小 `size` 作为参数。冒泡排序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两个嵌套的 `for` 循环来实现的。 外层循环(`for(i=0; i<size-1; i++)`)控制整个排序过程,共进行 `size-1` 趟。每趟排序都会将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大元素“冒泡”到已排序部分的末尾。由于每趟结束后最大的元素都会被放到正确的位置,所以在接下来的趟数中,实际参与比较的元素会逐渐减少,因此内层循环(`for(j=0; j<size-1-i; j++)`)的次数会随着趟数的增加而递减。 内层循环中,通过 `if(arr[j]>arr[j+1])` 比较相邻元素,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同时,为了优化冒泡排序,增加了一个变量 `count` 来记录每趟排序中是否进行了交换。如果某趟排序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交换,说明数组已经是有序的,此时可以通过 `if(count==0) break;` 直接结束排序,提高了效率。 在 `main` 函数中,首先定义了一个长度为10的整型数组 `arr`,然后通过 `scanf` 函数从用户那里获取10个整数并存储到数组中。接着,调用 `Bubble_sort` 函数对数组进行排序,并在排序前后分别打印出数组元素,以便用户查看排序效果。 总结起来,这段代码提供了冒泡排序算法的C语言实现,包括完整的排序逻辑和用户交互功能。通过理解这段代码,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冒泡排序的工作原理,并能在其他C语言项目中应用或改进这种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