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概念结构优化与E-R图重构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3 收藏 774KB PPT 举报
在"修改与重构-数据库原理讲义"中,主要内容聚焦于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是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基石,它旨在将用户的需求抽象为信息结构,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机器和应用程序的通用模型,确保数据模型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6.3.1 概念结构设计概述: 概念结构设计始于需求分析阶段,该阶段获取的用户需求是现实世界的直接体现。通过这一过程,将这些需求转化为概念模型,也就是所谓的概念结构。这个设计是所有数据模型的共同基础,因为它强调了信息世界的抽象性,而非机器层面的实现细节。概念结构设计的成功往往依赖于用户的有效参与,因为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这一模型,便于后期的交流和修改。 6.3.2 方法与步骤: 概念结构设计有多种方法,包括自顶向下、自底向上和逐步扩张。自顶向下策略是从全局视角出发,先定义整体架构,再逐步细化;自底向上则是从局部应用开始,整合各个局部的模型形成全局;而逐步扩张则是先确定核心部分,再逐步扩展至边缘。 6.3.3 数据抽象与局部视图设计: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通过数据抽象技术,将复杂的现实世界事务简化为更易于理解的概念,同时考虑局部视图的设计,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特定需求。数据抽象有助于保持模型的简洁性和一致性,局部视图则允许针对特定场景定制数据展示。 6.3.4 视图的集成: 视图是概念模型中重要的概念,它表示从概念模型中派生出的虚拟表,能够根据需要组合和过滤数据。视图的集成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同时也是为了简化用户查询,提供用户友好的接口。 在整个概念结构设计过程中,E-R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描述工具,它通过实体(Entity)、属性(Attribute)和关系(Relationship)来构建模型,直观地展现现实世界的抽象映射。E-R图的清晰度和灵活性对于后续的数据库实施至关重要。 修改与重构在数据库原理中涉及的是如何根据需求变化调整和优化概念模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环境。掌握概念结构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工具,能够帮助设计者创建高效、稳定且易于维护的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