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后端初学者必读:create_clock与generate_clock差异及riselewn/fallslew详解
需积分: 13 4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1
收藏 1.88MB PDF 举报
"这份自学PR整理的笔记针对IC数字后端初学者提供了深入的见解,主要涵盖了时钟管理、信号特性参数以及静态时序分析等核心概念。
1. 创建时钟与生成时钟的区别:
`create_clock` 是创建主时钟,它是时钟树的基础,负责驱动整个系统。相比之下,`create_generate_clock` 是在主时钟之后创建的时钟,用于生成或复制主时钟信号。在时钟树综合(Clock Tree Synthesis, CTS)过程中,`generate_clock` 不被视为独立的时钟源,其延迟将继承自源时钟,因此在平衡时钟树时,它们的处理方式不同。设计时,如果没有严格的时钟同步要求,通常选择`create_clock`;如果有严格的时序检查,则应使用`create_generate_clock`以确保时钟信号的一致性。
2. riseslew和fallslew的理解:
这两个参数反映了信号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的斜率,是由晶圆制造厂提供的具体值,可以是相同的,也可能不同。它们对于信号质量至关重要,过高的riseslew或fallslew可能导致信号完整性问题。
3. 时延相关术语解析:
- Propagation Delay (传播延迟, PropDelay): 在信号从输入到输出的路径上,信号波形从一个边缘变化到另一个边缘所需的时间。理想情况下,Propagation Delay等于两个边沿延迟之和。
- Slew (转换速度): 表示信号从一个电平切换到另一个电平的速度,通过测量transition time(转换时间)来评估,它是slew rate(斜率速率)的倒数。通常,设置转换时间阈值为20%至80%或10%至90%。
- Skew (偏移) 和 Latency (潜伏延迟): Skew是指不同时钟路径之间的差异,如最长和最短路径之间的时间差。Latency则指从时钟源到特定节点的总延迟,包括了所有中间环节的影响。
这些知识点在数字后端设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理解它们有助于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设计师在实际项目中需根据具体设计规范和限制灵活运用这些概念,以优化时序、减少噪声和提高信号完整性。"
通过学习并掌握这些原理,初学者可以提升在数字后端设计中的实践能力,为后续的系统集成和优化打下坚实基础。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3-07-25 上传
2024-05-16 上传
2023-03-21 上传
2023-05-22 上传
bean_H
- 粉丝: 30
- 资源: 1
最新资源
- MATLAB实现小波阈值去噪:Visushrink硬软算法对比
- 易语言实现画板图像缩放功能教程
- 大模型推荐系统: 优化算法与模型压缩技术
- Stancy: 静态文件驱动的简单RESTful API与前端框架集成
- 掌握Java全文搜索:深入Apache Lucene开源系统
- 19计应19田超的Python7-1试题整理
- 易语言实现多线程网络时间同步源码解析
- 人工智能大模型学习与实践指南
- 掌握Markdown:从基础到高级技巧解析
- JS-PizzaStore: JS应用程序模拟披萨递送服务
- CAMV开源XML编辑器:编辑、验证、设计及架构工具集
- 医学免疫学情景化自动生成考题系统
- 易语言实现多语言界面编程教程
- MATLAB实现16种回归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
- ***内容构建指南:深入HTML与LaTeX
- Python实现维基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据抓取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