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DTPA杂环金属配合物:合成、特性与磁共振成像应用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1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365KB PDF 举报
"DTPA双酰胺杂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弛豫性能 (2013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型DTPA双酰胺杂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及其在磁共振成像(MRI)领域的应用潜力。研究者通过酰化反应将一种名为2-肼基-5-甲基-10bH-1,3,4-噻二唑[3,2-c]喹唑啉-6-10b-羧酸化合物(HC)与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结合,生成了DTPA-HC配体。接着,利用这种配体与Gd3+、Mn2+和Fe3+金属离子配位,制备出一系列具有潜在MRI造影剂功能的配合物。 这些配合物的结构通过多种分析技术进行了确认,包括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TG)。这些表征技术提供了关于配合物分子结构的重要信息,确保了合成过程的成功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在MRI性能评估方面,研究人员测量了配合物的纵向弛豫率(r1),这是评价造影剂效能的关键指标。Gd基配合物的r1值达到13.20 L/(mmol·s),Mn基配合物的r1值为12.11 L/(mmol·s),显著高于商业化MRI造影剂Gd-DTPA的r1值(3.620 L/(mmol·s))。高r1值意味着这些新型配合物有可能提高MRI的图像对比度,从而提升诊断效果。 此外,通过等温滴定微量热法(ITC)研究了这些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评估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实验结果显示,Gd基配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1.171x10^6,高于Mn基(2.913x10^5)和Fe基(4.042x10^4)配合物,表明Gd基配合物可能有更高的生物亲和性。 关键词涉及到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开发,杂环化合物与配合物的合成,以及相关性能测试如弛豫率和生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理解和优化MRI造影剂的设计以及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对应的是化学工程领域,文献标识码A则表示这是一篇科研论文,文章发表在2013年8月的《精细化工》杂志第30卷第8期上。作者包括刘清、王卫伟、黄燕、张启和华明清等人,分别来自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海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