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类别数据分类:K均值聚类在MNIST示例中的应用

2星 需积分: 38 37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2 2 收藏 3KB TXT 举报
K均值聚类是一种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主要用于将多维数据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尤其适用于处理非结构化的、数值型的数据。在提供的代码片段中,它展示了如何应用于多类别数据分类,例如MNIST数据集。以下是对关键步骤的详细解释: 1. **数据输入与预处理**: 首先,从用户输入获取数据,如使用`input('ݾ');`读取数据,并通过`xlsread('testsamples.xlsx')`加载Excel文件。代码检查k的值是否大于数据集中的样本数量,如果k过大,则提示用户重新输入。 2. **初始化**: 初始化k个聚类中心(M)和一个空的旧聚类中心(Mold),并将k个初始聚类中心随机选择作为数据集中的一些样本点。这一步相当于随机选择k个初始类别中心。 3. **迭代过程**: 进入主循环,每次迭代都会: - 计算每个样本到当前聚类中心的距离(平方误差),形成距离矩阵gap。 - 找到距离最小的聚类中心(l),并更新对应的计数器count和聚类中心C。 - 如果某类别的中心位置变化很小(小于预设阈值),则认为该类别已收敛;否则,继续迭代。 4. **计算新的聚类中心**: 每个类别内的所有样本平均值被用作新的聚类中心,这一步实现了基于样本的重新分配。 5. **聚类中心稳定性检查**: 对比新旧聚类中心的差异,如果所有聚类中心几乎不变,说明聚类结果稳定,算法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6. **结果输出**: 最后,可能有两部分结果,一部分是最终的聚类中心(C{1,1}, C{1,2}, ...),另一部分可能是字符串x2和x3,但它们在这段代码片段中并未明确说明其用途。 通过这个过程,K均值聚类算法能够对多维度数据进行分组,将相似的数据点归类在一起,这对于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任务非常有用。在实际应用中,MNIST数据集可能代表手写数字图像,通过K均值算法可以将这些图像分配到不同的数字类别中,进一步用于识别或分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