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频处理工作流程详解:从二维模型到储层分析

需积分: 10 4 下载量 1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1 收藏 17.5MB PPT 举报
"二维教学模型-landmark分频处理工作流程" 在石油勘探领域,二维教学模型被广泛用于教育和实践,帮助理解地质结构。"二维教学模型-landmark分频处理工作流程"是一个示例教程,专注于通过Landmark软件进行分频处理,这是一种关键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用于提升数据质量,揭示储层的精细结构。 分频处理是一种旨在分离地震数据中不同频率成分的技术,这对于理解地下地质构造至关重要。工作流程包括几个关键步骤: 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对原始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噪声,校正相位和振幅,确保数据准确反映地下情况。 2. **初测调谐**:调整数据以匹配最佳的频率响应,使不同频率的地震波得以清晰区分。 3. **二维模块分析**:在这个阶段,分析模型数据,研究各种参数(如频率范围、时窗大小等)如何影响最终结果,这对新手尤其有帮助,能增进对分频处理理论的理解。 4. **三维流程时窗**:应用时间窗口技术,选取特定时间段的数据,以便更精确地处理特定频率范围的信息。 5. **目标调谐图**:生成调谐图,以可视化不同频率下的地震响应,帮助识别关键的地质特征。 6. **离散频率体**:通过处理,将地震数据转换为离散的频率域表示,便于进一步分析。 7. **储层厚度估算**:最后,利用频率信息估计储层的厚度和其他地质属性,这对于储量评估和钻井决策至关重要。 在学习这个工作流程时,提供的模型如wedge01.3dv,是一个包含40条线和460道的楔形模型,覆盖了不同的频率范围,为实践提供了多样化的条件。通过这个模型,学习者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参数设置如何影响最终的分频处理结果。 理解并掌握分频处理的工作流程,不仅能够提高地震数据的解释精度,还能帮助地质学家和地震分析师更好地理解复杂地质环境中的储层特性。在熟悉了模型数据的处理后,就可以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的勘探数据,进行参数化调整,从而高效地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地震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