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特征与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0 下载量 1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5 收藏 782KB PDF 举报
"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的西部,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重要区域。其岩溶储层的发育和成藏特征是地质学家深入研究的焦点。岩溶储层,主要由碳酸盐岩构成,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孔隙、洞穴和裂缝,这些构造对油气的储存和流动至关重要。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区的储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进行对比,可以将储层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 1. 洞穴型储层:这类储层主要由大型溶洞构成,具有较高的储油空间和渗透性,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 2. 构造裂缝型储层: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岩石中形成了大量的裂缝,这些裂缝提供了油气的通道。 3. 风化裂隙型储层:在地表风化过程中,岩石产生裂隙,增加了储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 4. 台缘礁滩相颗粒灰岩溶蚀孔隙型储层:在海洋环境中的礁石和滩相沉积物,经过溶蚀作用形成复杂孔隙结构,适合油气的存储。 5. 地表残积物裂隙-孔隙(洞)型储层:地表侵蚀和堆积过程形成的残积物,含有裂缝和孔隙,也对油气藏形成有贡献。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隆起和古斜坡: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古隆起和古斜坡,这些地形地貌变化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断层和不整合面:断层作为重要的构造边界,可以引导油气的运移;不整合面则可能形成隔层,对油气藏起到分隔作用。 3. 次生孔-洞-缝储层的发育: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储层的孔隙性和渗透性,促进了油气的储存和流动。 4. 有效盖层结合:上覆的致密岩层作为盖层,能有效地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确保油气在储层中的聚集。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的研究发现,该区的油气成藏过程具有多源、长期的特点,即油气来自多个来源,经历长时间的运移和聚集成藏。同时,早期的储层改造和后期的地壳调整活动对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塑造了盆地内独特的资源结构和油气特性。 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地质因素共同控制,包括构造作用、风化、溶蚀以及盖层条件等。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和预测盆地内的油气资源潜力,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