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卫星定位原理与接收机工作详解

需积分: 46 4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4.38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讲解了GPS卫星的位置计算方法以及GPS接收机的工作原理,特别是针对单频接收机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 在GPS全球定位系统中,卫星位置的精确计算是实现定位服务的关键。本讲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展开: 1. 平均角速度(n):GPS卫星绕地球旋转的平均角速度,由地球引力常数(GM)和卫星平均半径(a)计算得出,用于确定卫星的运动轨迹。 2. 归化时间(k):将卫星的运行时间转换为相对于其近地点的时间比例,便于计算卫星在轨道上的位置。 3. 卫星平近点角(M):表示卫星相对于其轨道平面上的一个固定点(平近点)的角度,用于描述卫星在轨道上的具体位置。 4. 偏近点角(E):从平近点角到真近点角之间的角度,考虑了卫星轨道的偏心率(e)。 5. 真近点角(V):卫星实际到达近地点时与轨道平面的夹角,是卫星轨道形状和速度的重要参数。 6. 升交距角(i):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夹角,决定了卫星信号在地面上的覆盖范围。 7. 摄动改正项:考虑到地球引力场、太阳和月球引力、大气阻力等因素对卫星轨道的影响,需要对升交距角和卫星位置进行修正。 8. 轨道平面坐标系中的卫星坐标(x, y):基于升交距角和卫星矢径,可以计算出卫星在轨道平面的坐标,为定位提供基础数据。 9. 升交点经度(Ωk):卫星轨道与格林尼治子午线的交点(升交点)的经度,是定位计算的重要参考点。 10. 单频接收机:只能接收L1载波信号,适合短基线(<15KM)的精密定位,由于无法消除电离层延迟,所以在长距离定位时精度较低。 GPS接收机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接收多个GPS卫星的信号,根据信号传播时间和已知卫星位置,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这个过程涉及到了伪距测量、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处理以及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等改正。单频接收机由于不进行电离层延迟改正,因此限制了其在长距离或高精度应用中的效能。双频接收机则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来消除这一影响,从而提高定位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