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以太网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需积分: 10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6
收藏 497KB PDF 举报
"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pdf"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作者是王立炜和张刚,他们基于802.3协议的研究,利用数字系统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以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基础的以太网控制器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他们强调了模块化设计方法和各模块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同时实现了半双工和全双工模式下的数据传输,以及对物理层芯片的读写访问。设计语言采用的是VHDL(VHSIC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并在Xilinx的XUP Virtex-II Pro开发板上进行了验证。
以太网作为最常见的局域网通信协议标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了解决网络拥堵问题的关键技术。最初,以太网采用的是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运行速度为10Mbps,支持同轴电缆和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然而,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FPGA的性能不断提升,其并行处理能力和灵活性使得它在电子系统设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论文详细阐述了以太网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在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模型中的定位。以太网覆盖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进一步划分为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和MAC(Media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两部分。LLC负责识别和封装网络层协议,而MAC则管理设备之间的访问控制,确保数据在共享介质上的有效传输。
以太网参考模型与OSI模型有所不同,它专注于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特别是MAC子层,这是以太网控制器的核心部分。MAC子层处理帧的形成、地址解析、错误检测和冲突避免等功能,是实现以太网通信的关键。
在FPGA上实现的以太网控制器设计中,论文可能涵盖了如何配置和控制物理层接口,如何处理帧的接收和发送,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CSMA/CD协议以防止数据冲突。此外,可能还涉及到了时序控制、错误检测和纠正策略,以及如何通过VHDL进行硬件描述和实现。
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以太网控制器的设计细节,展示了FPGA在实现高效灵活的以太网解决方案中的潜力,对于理解和开发基于FPGA的网络系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019-08-16 上传
2021-06-28 上传
weixin_39840387
- 粉丝: 790
- 资源: 3万+
最新资源
- 前端协作项目:发布猜图游戏功能与待修复事项
- Spring框架REST服务开发实践指南
- ALU课设实现基础与高级运算功能
- 深入了解STK:C++音频信号处理综合工具套件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无线电实验资料汇总
- CGSN数据解析与集成验证工具集:Python和Shell脚本
- Java实现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开发教程
- Change-OEM: 用Java修改Windows OEM信息与Logo
- cmnd:文本到远程API的桥接平台开发
- 解决BIOS刷写错误28:PRR.exe的应用与效果
- 深度学习对抗攻击库:adversarial_robustness_toolbox 1.10.0
- Win7系统CP2102驱动下载与安装指南
- 深入理解Java中的函数式编程技巧
- GY-906 MLX90614ESF传感器模块温度采集应用资料
-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1.15.1 工具包安装教程
- GNU Radio的供应商中立SDR开发包:gr-sdr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