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强C语言教程:第四趟循环讲解与示例

需积分: 4 11 下载量 1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8.66MB PPT 举报
在谭浩强的C语言教学资料中,关于"第四趟循环次"的内容主要涉及了数组排序的实现。在讲解过程中,以一个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for循环进行数组元素的比较和交换,以便找到最小值(min)。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教师引入C++编程语言的历史背景,提到C++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初是为了编写UNIX操作系统而设计。C语言以其结构化、灵活性和可移植性等特点而受到欢迎。 2. 在C语言的特点部分,强调了它结构化的设计使得程序易于理解和维护,同时支持高级语言的抽象性和低级语言的效率。C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运算符,包括算术、逻辑和位运算,以及灵活的数据结构,这些都使得C语言成为编写各种类型程序的强大工具。 3. 在讨论数组排序时,重点在于循环遍历的过程。第四趟循环开始时,程序从数组的第二个元素(索引为5)开始,逐个与已知最小值(初始化为第一个元素)a[min]进行比较。如果当前元素更小,则更新min的值。例如,第一次比较发现a[5] = 4小于初始的min(a[1]=9),所以min被更新为4。 4. 接下来,程序继续循环,依次与a[6]、a[4]、a[3]等元素进行比较,直到找到整个数组中的最小值。这个过程体现了C语言的灵活性,通过循环结构实现了简单的查找和排序算法。 5. 在每次循环结束时,都会检查min是否已经找到最小值,如果没有,会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循环。这个过程重复两次,直到整个数组遍历完毕。这个例子展示了C语言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处理数据排序和查找中的核心作用。 6. 尽管C语言的语法结构相对自由,可能给初学者带来一些挑战,如调试不易,但对于熟练掌握语法规则的开发者来说,编写和调试程序是可行的。整体而言,这部分内容突出了C语言作为基础编程语言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通过谭浩强的这份教学资料,学生可以了解到C语言在循环结构、数组操作和基本算法上的运用,这对于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提高编程技能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