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谭浩强:理解静态局部变量与C历史背景

需积分: 13 2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5.77M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讨论的是C语言中的静态局部变量特性,它是C语言谭浩强第三版PPT课件中的一部分。静态局部变量是C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存储类别,它们与动态局部变量(或称自动变量)有着显著区别。以下是关键知识点的详细说明: 1. 静态存储类别:静态局部变量存储在程序的静态存储区,这意味着它们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都存在,不会因为函数调用的结束而被释放。这与动态局部变量不同,后者属于动态存储区,每当函数调用完毕,其占用的空间会被回收。 2. 初始化时机:静态局部变量在编译阶段就已经被赋予初始值,一旦在函数中声明,这个初始值在整个程序周期内保持不变。每次函数调用时,静态局部变量会保持其上次调用结束时的值,无需再次赋值。 3. 历史背景:C语言起源于1970年代,由D.M. Ritchie在B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B语言是UNIX操作系统的基石,而C语言通过增加数据类型和其他改进,克服了B语言的不足。C语言随着UNIX的推广而广受欢迎,经过多次标准修订(如ANSI C、ISO C等),成为全球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 4. 标准制定:1983年,ANSI发布ANSIC标准,扩展了C语言的功能和语法。随后,K&R的经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1990年,ISO接受了87ANSIC为国际标准,标志着C语言在标准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5. 版本差异:不同的C编译系统可能在功能和语法规则上存在细微差别,因此,了解所使用的编译器特性至关重要。在学习过程中,谭浩强的教材基于ANSIC进行讲解,但读者应结合具体编译器的手册来理解和应用。 本部分的重点在于帮助理解静态局部变量的特性和C语言的发展历程,这对于深入学习C语言编程以及正确使用这些特性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