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PLC伺服控制:差动驱动方式与应用案例

需积分: 14 65 下载量 17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3.15MB PPT 举报
"该资源主要介绍了使用三菱PLC进行伺服电机的差动驱动方式输入的控制案例,包括硬件配置、案例分析、接线、参数设定和编写PLC程序等内容,重点探讨了相对位置控制、偏差计数器、电子齿轮比等概念。" 差动驱动方式输入是一种常见的伺服控制技术,它通过比较指令脉冲与反馈脉冲的数量来精确控制电机的运动。在三菱PLC的伺服控制案例中,这一方法被用于实现工件台的精确移动。 硬件配置包括MR-J2S-70A伺服放大器、HC-KFS73伺服电机以及FX1N-40MTPLC。伺服放大器接收来自PLC的脉冲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与编码器的反馈脉冲调整电机的运动状态。 相对位置控制,即增量控制,是通过计算指令脉冲(由PLC发出)与反馈脉冲(由编码器返回)的差值,即偏差计数器,来决定电机是否停止。当两者相等时,电机停止。命令脉冲是PLC发送的控制电机运动的脉冲串,而反馈脉冲则是电机编码器返回的表示实际位置的脉冲。电子齿轮比则用来放大PLC的脉冲,使得PLC的脉冲输出能够匹配电机的实际运动需求。例如,通过设置合适的电子齿轮比,可以将PLC的高频率脉冲转换为电机所需的精细位移。 在本案例中,由于丝杆螺距为1.5mm,而要求的移动单位为1um,电子齿轮比的设置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电机的最大速度,还确保了PLC输出的脉冲数量与工作台的实际移动单位相对应。通过放大脉冲频率,即使PLC输出的脉冲频率不变,电机也能实现更高速度或更精细的位置控制。 此外,案例中提到的极限开关用于防止工件台超出设定的工作范围,原点回归功能则确保了工件台能准确回到初始位置。在实际编程中,PLC需要根据这些硬件特性来编写相应的控制逻辑,如点动控制、原点回归以及边界检测等。 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三菱PLC和伺服系统实现精密的机械运动控制,通过理解并应用相对位置控制、偏差计数器和电子齿轮比等概念,可以设计出满足特定精度和速度要求的自动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