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设计问题与异常

需积分: 50 3 下载量 16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3.09MB PPT 举报
"数据库原理PPT讨论了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设计,强调了处理插入异常、删除异常以及规范化理论的重要性。内容涵盖了数据依赖、范式、模式分解等关键概念,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和应用关系数据理论进行数据库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关系模式的不规范上,例如插入异常是当应插入的数据无法正常存入数据库的情况。例如,一个新成立的系可能暂时没有学生,其信息就无法通过常规方式存入数据库。这种问题通常源于数据冗余或不正确的数据结构。描述中列举的例子展示了在不同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插入异常,如计算机系和化学系的负责人信息无法单独存储,因为它们依赖于学生信息。 数据库理论中的"函数依赖"是描述数据之间依赖关系的关键概念,它是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基础。函数依赖表示一个属性(或属性集)值的确定性,即如果知道一个属性的值,就能唯一确定另一个属性的值。例如,在学生选课系统中,知道学生的学号(Sno)可以决定他们的课程名称(Cname)和成绩(Grade),反之则不行,这表明Sno函数决定Cname和Grade。 范式是衡量关系模式规范化程度的标准,包括1NF(第一范式)、2NF(第二范式)、3NF(第三范式)、BCNF(巴斯-科德范式)和4NF(第四范式)。每个更高的范式都旨在减少数据冗余和插入、删除和更新异常。例如,1NF要求每个属性值都是不可分的,2NF要求不存在部分依赖,3NF确保消除传递依赖,BCNF则要求不存在非主属性对候选键的依赖,而4NF处理多值依赖。 规范化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模式分解来优化关系模式。模式分解是将一个大关系模式分解为多个较小且相互独立的关系模式,同时保持特定的数据依赖。无损连接和函数依赖保持是模式分解的两个重要性质,确保了数据完整性。 在实际应用中,设计者需要理解不同范式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具体业务需求,找出适当的关系模式,通过求解最小函数依赖集和判断模式分解的性质,来实现规范化设计,从而创建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库模式。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的这份PPT深入探讨了这些理论,旨在提升学习者在数据库设计中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