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从文件到数据库的演变

需积分: 21 0 下载量 5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293KB PPT 举报
"数据库系统的3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旨在解决文件系统阶段存在的数据冗余、不一致性和低共享性等问题。数据库系统通过提供统一的数据管理和访问机制,实现了数据的高共享性和独立性,从而降低了存储成本,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这一结构包括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个层次,分别对应用户的视图、全局逻辑视图和物理存储视图,确保了数据在不同层面上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在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早期的文件系统阶段,数据按照文件形式组织,针对特定应用,存在数据冗余、共享性差和独立性不足的问题。随着技术进步,数据库系统阶段应运而生,以整体结构来管理数据,实现多用户、多应用的共享,例如通用电气公司的IDS和IBM的IMS,它们分别基于网状和层次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提出,特别是在1970年Edgar Frank Codd的理论基础上,引发了关系数据库的兴起,如IBM的SystemR和INGRES,这些系统进一步推动了数据库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数据库系统的3级模式结构是关系数据库的重要特性。外模式是用户接口,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数据视图,提高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是所有用户共享的全局视图,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内模式则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实际布局和物理结构,与硬件密切相关,使得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得以实现。这三层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使得数据在逻辑上和物理上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其他层次,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数据库系统的级模式结构是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关键,它为数据的组织、存储和访问提供了高效、灵活的框架。通过这种结构,数据库管理员可以方便地管理和维护数据,同时为用户提供一致且可靠的访问体验。在实际应用中,如飞机订票系统、银行信息系统等,数据库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大量数据的管理和共享问题,提升了系统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