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算法原理与应用-种群多样性的关键

需积分: 47 139 下载量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3.89MB PDF 举报
"种群多样性比较-image processing for embedded devices" 本文主要探讨了遗传算法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应用,特别是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在MATLAB环境中的实现。遗传算法(GA)作为一种自适应的概率优化技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Holland教授及其学生在生物进化机制的启发下提出。1967年,遗传算法这一术语由Bagley首次引入,他提出了复制、交叉、变异等基本遗传算子,并使用双倍体编码方法。 遗传算法的核心在于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中的种群多样性,这使得算法能够在广阔的解空间中进行有效的搜索。多样性确保了算法不会陷入局部最优,从而有可能找到全局最优解。在描述种群多样性的图8.12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个体适应度的分布情况,这些个体代表了解空间的不同潜在解决方案。 适应度值是衡量每个个体在解决特定问题上的优劣程度,它直接来源于适应度函数。在MATLAB工具箱中,适应度函数的目标通常是找到最小值。因此,种群的最佳适应度值是所有个体中最小的适应度值,代表了当前种群的最优解。 在遗传算法的工作流程中,父辈是当前种群中被选中的个体,它们通过交叉和变异操作生成子辈,构成下一代种群。通常,适应度值较高的个体更有可能被选为父辈,以提高生成优秀解决方案的概率。这种选择机制被称为“自然选择”,有助于维持和增强种群的多样性。 1989年,Goldberg的著作《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和1991年Davis的《Handbook of Genetic Algorithms》详细阐述了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例,进一步推动了遗传算法在科学计算、工程优化和社会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遗传算法不仅在控制系统设计、机器学习中展现出强大能力,还扩展到如计算机程序优化设计(遗传编程GP)等领域。 例如,在太空应用中,遗传优化方法已经证明在设计控制器结构上比传统方法如LQR和Powell方法更高效。此外,遗传算法也在多变量飞行控制系统的任务分配、本质结构设计等方面展示出优势。遗传算法以其独特的搜索策略和强大的适应性,成为了解决复杂优化问题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