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Server 2008视图管理:创建与修改

下载需积分: 50 | PPT格式 | 783KB | 更新于2024-08-15 | 52 浏览量 | 1 下载量 举报
收藏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如何在SQL Server 2008中修改视图定义,包括使用视图设计器和T-SQL语句的方式。同时,深入探讨了视图的概念、特点以及使用视图的注意事项。 视图是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一个虚拟表,来源于一个或多个数据表或视图的查询结果。视图并不存储实际数据,而是存储其定义,当基表数据发生变化时,通过视图查询到的数据也会相应更新。视图有以下几个关键特点: 1. 视图简化了用户的操作,复杂的查询可以通过简单的视图来实现。 2. 提供多角度查看数据,增加了数据的可读性。 3. 视图提供了逻辑独立性,有利于数据库的重构。 4. 可以用于保护敏感数据,限制特定用户的访问权限。 5. 最多可以引用1024个列,并且可以嵌套最多32层。 创建视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对象资源管理器,二是通过编写T-SQL语句。在资源管理器中创建视图时,可以在视图设计器中选择需要的表,建立表间的关系,选择要显示的字段,并设置查询条件。而使用T-SQL语句创建视图,可以使用`CREATE VIEW`命令,定义视图的名称、列及查询语句。 对于已创建的视图,可以使用`ALTER VIEW`语句来修改其定义。基本语法如下: ```sql ALTER VIEW [ schema_name . ] view_name [ (column [ ,...n ] ) ] [ WITH ENCRYPTION ] AS SELECT_statement  [ WITH CHECK OPTION ] ``` 其中,`schema_name`是视图所属的架构,`view_name`是视图的名称,`column [ ,...n ]`定义视图的列,`WITH ENCRYPTION`选项用于加密视图定义,`SELECT_statement`是更新后的查询语句,`WITH CHECK OPTION`则确保插入或更新数据时符合原始视图的查询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视图不能与表同名,不能在视图上创建全文索引,也不能在规则或默认值定义中引用视图。当基表或被引用的视图被删除,依赖于它们的视图也将失效。此外,视图的创建和修改应根据用户的需求来进行,以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和安全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