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K-平均聚类:数据挖掘中的高效分群策略
需积分: 49 1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5
收藏 2.06MB PPT 举报
二分K-平均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挖掘算法,用于在已知数据集中将对象划分到不同的簇中,以最大化同一簇内的相似性和最小化不同簇之间的差异。这个过程通常应用于无监督学习场景,因为它不依赖于预先定义的类别标签。算法的核心步骤包括:
1. **初始化**:首先选择K个初始聚类中心,这通常是随机选取或者使用启发式方法确定。
2. **分配**:计算每个数据点与所有聚类中心的距离,将其归入最近的聚类。
3. **更新**:根据每个簇内的所有点重新计算聚类中心,通常是新簇的均值。
4. **二分过程**:每次迭代后,检查簇的划分效果,如选择最大的簇、最大误差平方和(SSE)的簇进行再划分,直到满足停止条件(如达到预定的簇数量或收敛)。
5. **评价与调整**:评估聚类质量,使用如轮廓系数、Calinski-Harabasz指数或Davies-Bouldin指数等指标。用户满意度也是决定是否满意聚类结果的重要因素。
聚类分析是一大类算法,包括但不限于:
- **基于分割的聚类**:如K-均值,依据样本间的距离进行划分。
- **层次聚类**:通过构建聚类树结构,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进行聚合或分裂。
- **基于密度的聚类**:如DBSCAN,识别高密度区域并连接形成簇。
聚类分析在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
- **理解与概括**:例如识别基因表达模式、股票价格行为或气候数据中的相似性。
- **数据预处理**:为其他数据分析技术(如回归、PCA、分类和关联分析)提供基础。
- **数据压缩**:在图像处理中,通过聚类减少数据维度。
- **搜索优化**:在局部范围内搜索最相似的对象,如K-近邻算法。
评估聚类质量的关键是确保簇内对象高度相似而簇间差异明显,但实际应用中,这种方法的效果会受到选择的聚类算法、距离度量和实现细节的影响。因此,用户满意度是最终衡量聚类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需要根据具体任务调整和优化算法参数。
2023-04-13 上传
2019-08-12 上传
2024-06-30 上传
2023-06-08 上传
2024-11-01 上传
2023-05-28 上传
2023-05-11 上传
2024-03-31 上传
2023-05-10 上传
琳琅破碎
- 粉丝: 19
- 资源: 2万+
最新资源
- Python-2.5.tgz
- lengguanyuantiaoguang.zip_单片机开发_C/C++_
- the_corn_horn
- 易语言农历工具-易语言
- SoftwareEngine:Windows Store应用程序中的软件3D渲染引擎
- docker-laravel-s3-example
- PPT欧美风格57.zip
- 基于UCOS和STM32的ADC采样_stm32ucosII_
- python-3.12.1-embed-arm64.zip
- 易语言图片不规则变形源码-易语言
- 31.rar_matlab例程_PDF_
- PPT静态精选99.zip
- FrontEnd_Assignment:我已经使用ReactJS创建了简单的画布应用程序
- matlab分时代码-neuroconda:在Python,R等中进行神经成像分析的Conda环境
- 第1章 无线信道:传播和衰落_无线信道_
- 易语言取文本串声母源码-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