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详解:雷达原理课程与发展历程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4 7 下载量 11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2 收藏 374KB PDF 举报
电子科技大学专用的雷达原理课件是针对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设计的教学材料,涵盖了雷达的基本概念、理论、发展历程以及关键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理论部分和实际应用。 在理论部分,首先从第一章绪论开始,介绍了雷达的定义,它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探测与测距技术(RadioDetectionandRanging,简称radar),通过测量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二次散射)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速度及其其他特征的设备。教材引用了《雷达信号理论》和《雷达系统分析》等权威书籍,这些著作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雷达信号的处理和系统构建原理。 雷达的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测量各种目标,如飞机、导弹、卫星、舰艇、车辆、建筑乃至自然景观,如云雨和极光。早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Hertz的电磁波研究,而雷达的实际应用则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二战期间,如Watson-Watt的"ChainHome"雷达和美国信号公司的防空火控雷达SCR-268。雷达在战争中的作用显著,极大地提高了防空效率。 50年代至80年代,雷达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出现了大型雷达用于天文观测、单脉冲跟踪雷达提高了角度跟踪精度,以及采用大功率速调管放大器和新型传感器技术,如合成孔径雷达(SAR)和机载被动红外(PD)雷达。相控阵雷达和其它如OTHR技术的发展使得雷达具备了更高的分辨率和多功能性。E-3预警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实例。 进入90年代和新千年后,雷达面临新的挑战,如隐形技术、低可探测性(RCS)、电子战干扰以及反辐射导弹的威胁。这推动了雷达技术向高性能、多功能的综合电子系统方向发展,与通信、指挥控制和电子战等领域紧密融合。 总结来说,这门课件详细讲解了雷达从基础原理到实际应用的演变过程,强调了雷达技术在军事、科研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深入剖析了当前雷达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这对于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