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软件学院《编译原理》期末考试试题解析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4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103KB PDF 举报
"中山大学软件学院2007、2008级编译原理-期末试卷1" 这篇摘要提供了一份中山大学软件学院2007、2008级软件工程专业《编译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试题。试题涉及了编译器的基本组成部分、解析方法以及正则表达式到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FA)和确定有限自动机(DFA)的转换等内容。 1. 编译器的阶段: 编译器通常分为八个阶段: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代码生成、符号表管理和出错处理。这些阶段是编译器将高级语言源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语言所必需的步骤。 2. 解析方法: 提到了三种解析技术:非递归的预测分析(LL(1))、算符优先分析和SLR分析。这些方法用于将源代码解析成抽象语法树,以便进一步处理。 3. 综合属性与继承属性: 在语法制导定义中,综合属性(synthesized attribute)是由产生式右部计算得到的属性,而继承属性(inherited attribute)是从父节点传递到子节点的属性。它们在编译器的语义分析阶段起关键作用。 4. 正则表达式到NFA的转换(Thompson算法): 给定的正则表达式 (a|b)*(a|b)ab 被转换为一个NFA。转换过程是通过构造一个状态图来表示,每个字符或操作对应一个状态转移。 5. 正则表达式到DFA的最小化: 题目要求构造给定正则表达式的等价DFA,并尽可能减少状态数量。这通常涉及到合并相似状态的过程,以得到最小化的DFA。 6. 语言类型判断: 考试还涉及了判断是否为正规语言或上下文无关语言的问题,这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用于分类不同的语言类。 总结来说,这份期末试卷涵盖了编译原理的核心概念,包括编译器设计的各个阶段、解析技术、属性文法以及正则表达式处理。这些都是编译原理课程的重点内容,对于理解和构建编译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