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详解:参数传递与过程调用机制

需积分: 50 8 下载量 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编译原理课程内容概要涵盖了编译器设计的核心要素,以龙书作为教材。课程首先从编译器的基本结构入手,介绍了编译器的概念,指出编译器是一个程序,它接收源程序(如Fortran、Pascal、Java、C等高级语言),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将其转换为目标程序(通常为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了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词法分析:这是编译的第一步,将源程序分解为一个个有意义的符号,即词汇单位(如标识符、关键字、运算符等)。 2. 语法分析:通过分析源程序的结构,确定其符合语言的规则,形成抽象语法树(AST),这是理解和构造程序结构的基础。 3. 语义分析:检查语法结构的有效性,确保代码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包括类型检查和常量计算。 4. 中间代码生成:生成一种独立于特定硬件的、易于理解和优化的中间表示,便于后续处理。 5. 代码优化:对中间代码进行优化,减少代码大小,提高执行效率。 6. 目标代码生成:将优化后的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可以直接由处理器执行。 教学方法上,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策略,结合问题驱动的学习方式,将课程设计为实践平台,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教师辛明影强调精讲多练,确保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技能。 此外,课程还涉及预备知识,如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等,这些都是理解编译原理不可或缺的基础。在整个编译流程中,错误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确保编译过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编译器设计和实现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构建高效、可靠的程序语言翻译工具,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