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蟑螂机器人崎岖路面行走算法研究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8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450KB PDF 举报
"这篇文章是关于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仿生蟑螂机器人,旨在解决直接串联式结构在承载能力和运动灵活性上的问题。他们采用双四连杆构型,提高了机器人的承载能力和运动性能,并实现了解耦控制。通过对这种构型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人员得出了机器人的正解和逆解。在崎岖路面行走方面,他们利用压力感应电阻(FSR)和光电开关来检测足端的触地信息,提出了足端轨迹规划策略以实现快速行走。通过整合运动学计算,他们设计了一套算法,使机器人能在崎岖路面上以10cm/s的速度行走。这项工作对于机器人在不规则地形的移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关键知识点包括: 1. **仿生设计**:仿生学在机器人设计中的应用,本例中是模仿蟑螂的运动机制,以提高机器人的灵活性和承载能力。 2. **双四连杆构型**:这是一种机械结构,相较于直接串联式结构,它能提供更好的刚度和承载力,同时实现解耦控制,使得每个关节可以独立运作。 3. **运动学分析**:对机器人运动的数学建模,包括正解和逆解的求解,正解是指从关节变量到末端执行器位置的转换,逆解则相反,这对于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运动至关重要。 4. **传感器技术**:使用压力感应电阻(FSR)和光电开关,这些传感器结合使用以检测机器人足部在崎岖地形上是否着地,为实时反馈控制提供了可能。 5. **足端轨迹规划**:一种创新的路径规划方法,确保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上的稳定行走,提高行走速度和效率。 6. **控制算法**:设计的算法能够根据之前运动学计算和传感器信息,有效地控制机器人在崎岖路面上行走,实验验证了其在10cm/s速度下的行走能力。 这项研究展示了在机器人领域如何结合生物启发、机械设计、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理论,来提升机器人的适应性和功能,对于未来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具有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