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软岩巷道底鼓治理:锚索束与注浆方案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7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1.16MB PDF 举报
"该文主要探讨了深部软岩巷道底鼓的成因机制以及治理策略,以邯矿集团陶二煤矿南大巷的底鼓问题为例,深入分析了底鼓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底板锚索束配合深浅注浆的解决方案。通过相似模拟试验对比了原支护措施与治理方案对底板破坏和围岩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应力、岩石吸水膨胀以及不合理的支护设计是导致底鼓的主要原因。采用浅部注浆可使破碎岩体整合,深部注浆则能填充裂隙,锚索束进一步锚固加固。现场试验显示,底板变形得到有效控制,治理后巷道在30天内趋于稳定。这一治理技术适用于深部大断面、永久性巷道或硐室的底板加固。" 本文是关于深部矿井软岩巷道底鼓问题的研究,它关注的是在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巷道中,由于多种因素如高应力、岩石吸水膨胀等导致的巷道底板鼓起现象,即“底鼓”。底鼓不仅影响巷道的稳定性,还可能威胁到矿井的安全作业。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以实际案例——邯矿集团陶二煤矿南大巷的底鼓为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首先,他们分析了底鼓的特征和成因,发现高应力环境下,岩石接触水分后的膨胀,以及原有支护结构设计的不适宜,共同促成了底鼓的发生。然后,他们提出了一种综合治理方案,包括底板锚索束的使用以及深浅结合的注浆技术。底板锚索束旨在提供横向支撑,防止底板变形,而深浅注浆则通过填充和加固岩体的裂缝,提高其整体稳定性。 通过实施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人员比较了原支护措施与新治理方案在底板破坏和围岩应力分布上的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新方案有效地限制了底板的变形,变形量控制在38至48毫米之间,并且在治理后30天内,巷道状态趋于稳定。这表明所提出的治理技术是有效的。 这项研究的成果对于深部大断面和永久性巷道的底板加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类似条件下的矿井巷道底鼓问题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从而提高矿井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关键词涵盖了深部矿井、软岩巷道、底鼓、底板锚索束以及深浅注浆技术,这些关键词反映了研究的核心内容和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