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机器人外结构优化:螺旋驱动性能提升

0 下载量 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613KB PDF 举报
"螺旋驱动血管机器人外结构参数优化 (2013年)" 本文详细探讨了螺旋驱动血管机器人的外结构参数优化,旨在提升其在血管内的运动性能。研究聚焦于螺旋参数,包括螺旋线数、螺旋升角、螺宽与螺距之比,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来比较不同配置下的血管机器人在流场中的表现。 首先,优化后的血管机器人参数设定为:螺旋线数6,外径8 mm,轴向长度15 mm,螺宽1.13 mm,螺高0.8 mm,螺升角45°。这个优化方案旨在平衡轴向推动力与液体阻力矩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更高效的推进能力。 数值模拟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血管机器人结构相比于原始设计,轴向推动力显著增加,提高了4.69倍。这意味着机器人在血管内能更有力地推动自身前进,有助于穿越狭窄或弯曲的血管段。同时,尽管推动力增强,但液体阻力矩仅增加了0.18倍,这表明优化设计在减少阻力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减少了能量消耗,提高了机器人在血管中的操作精度和稳定性。 文章指出,血管机器人在血管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可以执行如清除血栓、定位投放药物等任务,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机器人在血管内的运行会受到血液流动的影响,其外结构参数对运行性能和作业精度至关重要。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力学特性与流场分析,而对外结构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 论文中提及的矩形螺旋驱动方式是血管机器人的一种常见驱动机制。机器人外部的螺旋结构在旋转时与血液相互作用,产生轴向推力,推动机器人沿血管前进。以胸主动脉为例,研究人员考虑了其尺寸和刚性壁面特性,设计了相应的机器人尺寸和螺旋参数。 该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为设计更加高效、低阻力的血管机器人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未来血管机器人的发展和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它强调了在设计血管机器人时,必须充分考虑流体力学效应,以确保在复杂血管环境中的有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