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C语言:为何应避免过度使用全局变量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20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5.65MB PPT 举报
"C语言谭浩强第三版PPT课件,讲述了C语言的历史、特点以及为何应避免过度使用全局变量。" C语言是一种强大的、高效且可移植的编程语言,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贝尔实验室的B语言,由D.M.Ritchie进一步发展为C语言,主要目标是改进B语言的不足,并用于重写UNIX操作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C语言逐渐普及,成为多平台通用的编程语言,尤其是在《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一书的推广下,C语言的标准——ANSI C(后来的ISO C)得以确立。 C语言的特点包括: 1. 紧凑和高效:C语言的语法简洁明了,接近机器语言,执行效率高。 2. 可移植性:由于其与硬件的抽象程度适中,C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在多种类型的计算机上运行。 3. 数据类型丰富:C语言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如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方便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 4. 结构化编程:C语言鼓励使用函数来组织代码,支持结构化编程思想,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然而,全局变量在C语言中是一个双刃剑。虽然它们能提供跨函数的共享数据,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 存储管理:全局变量在整个程序运行期间都占据内存,即使在不需要时也未被释放,这可能导致内存浪费。 2. 清晰度降低:过多的全局变量使得程序难以理解和调试,因为任何函数都可能修改它们的值,增加了出错的可能性。 3. 容易引发错误:由于全局变量的作用域广泛,程序员必须时刻记住它们的状态,否则可能导致意外的副作用。 因此,为了编写更清晰、更健壮的代码,建议尽量减少对全局变量的依赖,而是使用局部变量或参数传递数据。当确实需要全局状态时,可以考虑使用静态局部变量或封装在结构体或类中的成员变量。 了解C语言编译系统的特点也很重要,因为不同版本可能在语法和功能上有细微差异。学习者应该参考对应编译器的手册,以确保代码的兼容性和正确性。谭浩强的C语言教程基于ANSI C标准,提供了学习C语言的良好基础。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最佳实践,开发者可以写出高效、可维护的C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