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分层设计:业务逻辑与持久性的思考

0 下载量 10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7 收藏 187KB PDF 举报
“敏捷思维:分层(上)” 在探讨敏捷开发思维时,分层架构是一种关键的设计策略,尤其在处理复杂的企业应用时。当团队已经明确了架构愿景,接下来的步骤便是将大型软件系统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分而治之的原理在计算机科学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为软件设计提供了有序的结构。 分层架构的核心在于将系统分解为多个相互独立且有特定职责的层次,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提升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虽然本章主要针对企业应用,但其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类型的系统。企业应用的两大核心概念是业务逻辑和持久性。 业务逻辑是企业应用的驱动力,它涵盖了日常操作如报销、下单、库存管理等。这些业务逻辑通常基于业务实体的行为,业务实体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关键元素,它们的组合构建了复杂的业务流程。 另一方面,持久性是指系统数据需要在应用程序关闭后仍能保存的能力。数据库,尤其是关系型数据库(RDBMS),是实现数据持久化的主要手段。在企业环境中,大部分数据管理都依赖于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快速访问。 人机交互也是企业应用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用户界面的友好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应用的接受度和工作效率。 分层架构的优势在于解耦,每一层只与相邻层交互,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成本。例如,TCP/IP协议栈展示了分层如何实现数据封装和不同层间的松耦合。此外,同一层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或者支持多种上层服务,如TCP协议可以服务于多种应用层协议。 传统的企业应用架构常常采用两层结构,如主机/终端或Client/Server模式。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三层或更多层的架构变得更为常见,例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分离,这种分层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灵活性和可复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应用的层次划分可能因项目需求和团队偏好而异,没有固定的标准。重要的是理解每层的职责,并确保层与层之间的边界清晰,以实现高效、可扩展和易于维护的软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