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树构建与查找算法分析:线性时间复杂度与边界相交特性

需积分: 49 40 下载量 17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7 收藏 8.92MB PDF 举报
"这篇资料是《数据结构习题解析(C++语言版)》第三版的摘录,由邓俊辉编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涵盖了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包括高级搜索树、kd-树等数据结构的构建和查找算法。" 在高级搜索树的相关问题中,提到了一个势能函数`(S) = 2·BRR(S) + BBB(S)`,这个函数用于衡量树的状态,其中`BRR(S)`表示当前状态下拥有两个红色孩子的黑色节点数量,`BBB(S)`则是有两个黑色孩子的黑色节点数量。这个势能函数始终非负,并且在初始状态为0。在每次重染色、插入或删除操作后,势能函数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为了保证树的平衡性和操作效率。 针对kd-树的构建算法`buildKdTree()`,如果中位点能在线性时间内找到,那么算法的整体运行时间可以优化到O(nlogn)。这是因为算法采用分治策略,将问题平均分成两半,然后递归构造子树,最后将子树合并,形成kd-树,其时间复杂度符合递推关系`T(n) = 2∙T(n/2) + O(n)`,解得`T(n) = O(nlogn)`。 对于kd-树的查找算法`kdSearch()`,有以下两个关键结论: 1. 在树中某一节点发生递归,当且仅当该节点对应的子区域与查询区域R的边界有交集。这是因为只有当子区域与查询区域边界相交时,算法才会继续在该子树中查找。 2. 计算规模为n的子树中与查询区域边界相交的子区域(节点)总数`Q(n)`,有`Q(n) = 2 + 2Q(n/4) = O(n)`。kd-树的节点根据它们与查询区域R边界的相交情况被分类,不相交的节点不计入`Q(n)`。这里假设R有四个边界,但为了估算复杂度,只考虑与一条边界相交的情况,例如水平的上边界。 这本书是数据结构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提供了丰富的习题和解答,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数据结构及其应用。通过这些习题,读者可以掌握高级搜索树和kd-树的构建与查找方法,以及如何分析这些算法的时间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