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与MapGIS协同:地层模型构建详解

需积分: 47 21 下载量 8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1 1 收藏 607KB DOCX 举报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GMS (Geospatial Modeling System) 和 MapGIS 软件建立地层模型的详细步骤。作者基于自身的建模实践经验,将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前期准备:地层梳理与分类概化 在开始建模前,作者首先对采集的钻孔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统计地层的类别总数。在分类过程中,针对不同钻孔之间可能存在地层缺失或相变的情况,作者建议设定缺失地层的厚度为0.1米。文章提及了12个地层的命名,每个地层都有明确的顺序,这为后续建模提供了基础。 2. 钻孔原始数据的准备 地层高程信息被整理并输入Excel表格,其中坐标数据可能需要规范化处理,例如去掉非关键位数,确保精确度并避免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者推荐将坐标转换为X六位、Y八位的标准格式,然后将整理后的数据复制到txt文件中,便于后续导入。 3. 边界及数据的导入 - 边界绘制:GMS支持直接导入Shape文件,但首先要确认边界坐标与钻孔坐标的对应性。如果存在差异,可通过MapGIS进行调整后再导入。作者采用的是将Shape文件描出然后新建线来精确绘制边界轮廓,尽管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但可以避免边界节点细分时可能导致的GMS死机问题。 - 边界建立:在Coverage中执行featureobject/buildpolygon操作,然后调整步长以细化边界。 4. 数据导入 文章提到两种数据导入方式:一是利用钻孔建立地层模型,二是使用2D散点,这里选择了前者。具体步骤是通过GMS打开包含坐标数据的txt文件,设置相应的参数进行导入和模型构建。 这个过程涵盖了从前期的数据整理到边界定义再到数据导入的完整流程,对于想要使用GMS进行地层建模的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然而,由于文档强调这仅是个人经验的一部分,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需求和软件的最新版本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