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理论在地震动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499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关于基于小波理论的地震动合成方法的研究,发表于2007年的《振动与冲击》杂志,属于工程技术领域。文章由杨帆、邹立华和曾新发共同撰写,得到了兰州交通大学“青蓝”人才工程的支持。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动合成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频带能量控制来模拟地震动,旨在更准确地反映地震动的时频非平稳性,从而提高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在地震工程领域,正确合成地震动信号对于结构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估至关重要。传统的地震动合成方法,如三角级数合成,虽然可以生成非平稳函数,但未能充分捕捉到地震动的时频非平稳特性。小波分析,作为一种时频分析工具,弥补了这一不足。小波变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性质,能够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上同时分析信号,因此特别适合处理像地震动这样具有复杂时变特性的信号。 论文中,作者基于小波模拟信号的基本原理,结合反应谱拟合法,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动合成方法。这种方法强调频带能量控制,通过对不同频率成分的能量分布进行精确调控,能够更好地模拟地震动的实际行为。合成公式虽未在此详细给出,但可以理解为通过调整小波系数来控制信号的频谱特性,确保合成地震样本能够准确反映地震动的瞬时频率特征。 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论文中使用合成的地震样本进行了频谱特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出的合成方法确实能够有效地再现地震动的基本特性,尤其是其时频非平稳性。这对于结构抗震设计来说,意味着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从而提高抗震设计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涉及到的小波变换、人工地震动、频带能量控制和反应谱等概念,都是该研究的核心。小波变换是实现时频分析的关键工具,人工地震动合成是模拟地震影响的基础,频带能量控制则是确保合成地震波符合实际地震特征的重要手段,而反应谱则用于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动态响应。 这项工作在地震动合成方法上取得了创新,提供了更符合实际地震特性的合成信号,对工程实践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通过使用小波理论,不仅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地震动,还为结构工程抗震设计提供了更为可靠的输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