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非终结符与预测分析表解析

需积分: 41 0 下载量 9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非终结符-编译原理龙书" 这篇资料是关于编译原理的一份讲解,主要聚焦于编译器的设计与构造。"非终结符"在此处指的是在上下文无关文法中,用于构建产生式的非终结符号,它们代表了更复杂的语言结构。例如,文法中给出的E、E'、T、T'、F是非终结符,而id、*、(、)、$、+则是终结符。这些产生式描述了一种简单的算术表达式文法,其中E代表表达式,T代表乘法表达式,F代表因子,E'和T'则表示E和T的可选加法或乘法部分。 编译原理是一门深入研究如何将高级语言转换为机器可理解的目标代码的学科。24/5/20计算机学院的辛明影教授介绍了这门课程的目的、预备知识、内容概览以及教学设计。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分为八个章节,涵盖编译器的基本结构、高级语言的语法描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技术、语法制导翻译、存储分配、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这一系列过程与自然语言翻译类似,包括词法分析(识别单词)、语法分析(理解句子结构)、语义分析(理解句子含义)以及目标代码生成(写出最终的机器语言)。 教学设计方面,采用了自顶向下的方法,通过问题驱动,结合实践平台,强调实验和练习,以及前后知识的衔接,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编译器设计的各个环节。 此外,编译器在处理源程序时,可能会进行错误处理和代码优化,以提高程序的效率。符号管理表用于跟踪和管理程序中的标识符,而中间代码生成和代码优化器则分别用于生成易于翻译的中间代码和改进最终目标代码的质量。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构建自己的编译程序,从而能够读取和转换各种编程语言的源代码,使其适应不同的计算环境和硬件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