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入门:备份与恢复策略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2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338KB PPT 举报
"Oracle数据库入门教程,主要涵盖了Oracle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策略,以及Oracle体系结构的物理结构和内存结构。教程中详细介绍了逻辑备份与物理备份的方式,并提及了LinuxIDC.com作为提供Linux相关技术和资讯的平台。" 在Oracle数据库管理中,备份和恢复是确保数据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教程的第四部分主要讲解了这一主题,分为逻辑备份和物理备份两方面。 1. 逻辑备份: 逻辑备份通常通过Oracle的Export/Import实用工具来实现。Export工具允许管理员将数据库对象如表、索引、用户等导出到操作系统文件中,而Import工具则负责将这些导出的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逻辑备份的优点在于可以处理复杂的对象关系和数据依赖,但恢复时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并且如果数据库结构发生变化,可能需要重新映射。 2. 物理备份: 物理备份直接针对数据库的物理文件,如数据文件(datafiles)、重做日志文件(redologfiles)和控制文件(controlfiles)进行备份。根据备份方式,可分为归档方式和不归档方式。归档方式下,数据库保持开启状态,通过归档日志记录变化,以便在需要时恢复。不归档方式则需要关闭数据库,然后直接备份所有物理文件,如使用`cp`或`tar`命令。这种方式恢复速度快,但需要更严格的备份和恢复计划,以防止数据丢失。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物理结构和内存结构: 1. 物理结构: - 数据文件(datafiles):存储数据库的表空间、段和数据块。 - 重做日志文件(redologfiles):记录数据库的所有更改,用于恢复和故障切换。 - 控制文件(controlfiles):包含数据库的元数据,用于启动和恢复数据库。 - 参数文件(parameterfile):定义数据库的配置参数。 2. 内存结构(System Global Area,SGA): - 共享池(shared_pool):存储PL/SQL代码、SQL语句解析结果等共享信息。 - 数据缓冲区(database_buffer_cache):缓存最近访问的数据块,减少磁盘I/O。 - 重做日志缓冲区(redo_logbuffer):暂时存储即将写入重做日志文件的更改。 SGA的大小由多个组件的总和决定,如共享池大小、数据缓冲区大小和重做日志缓冲区大小。理解这些基本概念对于有效管理和维护Oracle数据库至关重要。同时,LinuxIDC.com作为Linux专业网站,提供了丰富的Ubuntu、Fedora、SUSE等相关技术和资讯,为学习者提供了全面的支持。